又名:三十六年岁月 / Days of 36
上映日期:1972-09-30(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片长:105分钟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 编剧:Petros Markaris/Stratis Karras/Thanassis Valtinos
部分http资源不能在https下加载,请将网址切回http.
观看小提示:[DVD标清版] [BD超清版] [HD高清版] [TS抢先版:不清晰]
日期 | 资源名称 | 类型 | 大小 | 下载 |
---|---|---|---|---|
2019-05-11 | Meres Tou 36AVI | 1.37 GB | 下载 | |
2019-05-11 | 1936年的岁月.Meres.Tou.36.1972.D9.AC3.MiniSD-mFANs | 981.37MB | 下载 |
热播吧为您提供1972年由Kostas Pavlou George Kyritsis Thanos Grammenos 主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导演的《1936年的岁月》/原名《Μέρες του '36》/又名《三十六年岁月 / Days of 36》电影在线观看,《1936年的岁月》百度云网盘资源以及《1936年的岁月》高清mp4迅雷下载,《1936年的岁月》BT下载,希望您能喜欢!
安哲罗普洛斯《希腊现代史三部曲》之一,使得他在国际影坛渐露头角。故事以1936年梅塔萨克将军在希腊开始实行专制独裁为背景,描写一个政治犯劫持来探访的议员,并以他作为人质来要挟政府。政府为了除掉这个麻烦,用尽各种手段,最后用狙击手把他击毙。 安哲用长镜头和360度摇移运动镜头的写实风格烘托渲染了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讲述了一个关于政治压迫的寓言。有犯罪悬疑片成分的剧情把矛头指向迈塔克萨斯将军为总理的专制政权实行的严密控制人民思想的社会制度。
论文
不懂希腊历史背景。“她让我硬不起来”。
很多绕圈跑的镜头是对政治的隐喻吧
冇蛮懂
7.0。希腊现代三部曲之一,无处不在的360度环摇长镜头。政治隐喻大于叙事,故事情节被弱化而着重营造压抑氛围。索菲亚诺斯是否真的有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会领袖已死,以及把那些听音乐敲击的囚徒永远关进铁窗。监狱放音乐和黑夜狙击两段印象深刻,神来之笔。相比重建,大概因为在诗意外壳下过于直白的控诉,以及对希腊历史不了解,这一部确实喜欢不起来,尽管调度很出色。
监狱中一起听音乐的场景想起肖申克,可惜他们不会得到救赎。一起犯罪事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体制,难免沉重起来。极权国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重击,在如今很难不去共情
对几处光影印象深刻。
一开始的安哲可能真没打算把电影拍成诗。脱去文邹邹台词和配乐、不聚焦个体、单剩一些技术的镜头是那么压抑又苍白,倒也符合他讲的那个年代的故事。
不知道要讲啥
好喜欢安哲伴着音乐横移的镜头
6.9。长镜头转啊转啊转……除了摄影,安哲对群戏的调度能力也开始显现,监狱空地上囚犯们接龙传递消息一段体现得尤为突出。这段加上黑夜里狙击那段,镜头各旋转了两圈还是三圈之多,把长镜头用到如此铺张浪费的程度也算独树一帜了吧。安哲的美学风格开始成形,但并不适合这种政治事件题材。旋转长镜的慢节奏消解了场面的危机感与压抑感——虽然导演本来大概也没把这当回事;安哲欲以另一个独裁时期影射独裁的现状,受制于审查而隐去了许多背景和细节,由于设定的模糊各方势力的对立关系也让人难以把握,角色的特点和作用不明显,戏剧冲突薄弱。与处女作一样,真相始终缺席:谁杀死了片头的政客?乔治和议员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乔治的兄弟最后没能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360º甚至是720º的镜头好像确实是我第一次见?学到了,其他的一般🐒
安哲第二部长片,与第一部大相径庭,已经体现出其对中、远景别和长镜头,特别是运动场镜头的偏爱了,但还没有将太多戏剧的表达介入电影,还没有形成自我风格,和三部曲的后两部差别挺大。
7.5 还算克制的镜头语言表达,寡淡如水的故事,能看出年轻的安哲继承了形式主义的传统,一些平推镜头 摇镜和画面位置也能隐隐约约看到后来的安哲,这时还太青涩。实话说,这是安哲作品里鲜少没有把我拉入故事的作品,也没有熟悉的窒息感。
拍政治电影最好的角度,还是表现其治下的普通人的生活,此时的安哲更多还是直白的宣泄。
跟着安者学历史
仅仅第二部长片就建立了安哲标志性的死亡环绕长镜头... 脸盲看这种片实在要打起120分的精神... 不然就得二刷... 影史经典之两分钟监狱敲窗户以及枪杆子出政权
7.0
#10.21 at Billy Wilder Theater#
我需要二刷
安哲“希腊现代史三部曲”之首,借一个劫持人质的犯罪悬疑故事来呈现1936年希腊梅塔萨斯将军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后高压重重的社会情况。监狱成为影片主要空间,可视为全希腊的提喻。由光天化日下的暗杀起首,以集体处决政治犯收尾,中间夹杂着两段越狱逃亡被抓回的插曲,散发漫天小传单的孩子也令人唏嘘。安哲近乎炫技式地运用了各类角度与机位的长镜头,包括大量俯拍。为了通过审查,做了许多曲笔,这也让影片对于外国观众变得更加晦涩难懂。尽管在色彩运用及镜头运动上已经成型,但安哲特有的开放-叠加式时空调度尚未登场,影片本身也缺乏诗性和余韵——自《流浪艺人》后这种残酷诗意才愈加彰显出来。(8.0/10)
“希腊”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一次看安哲的电影,我就发现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他的电影晦涩难懂。其实一点也不晦涩,只是他故意将镜头拉长,减少人物的交流,增加很多呆滞的动作,使观众的观影趣味大减,但这样做是为了映刻时代特征而有意为之,也算独有风格,接下来几部会继续留意这种方式。